30秒談減重|減重心理學(文:許哲源醫師)

在減重過程當中,行為治療是不可或缺的。

那什麼是行為治療呢?就是藉由修正病人的「飲食行為」和「身體活動」,去協助病人在飲食和活動上達到長期的改變。

這也是我們每次問診中,都會不斷跟病人衛教和強調的部份,那我們就來看看可以從哪些方面改變囉!

·

1.設定比較容易達到的目標:

例如一週減輕0.5-1公斤、半年減少5%的體重。

減肥過程中很容易有挫折,受到挫折就不想減、止跌回升、越減越重,可以先設定較容易達到的目標才有成就感,也比較能維持動力。

·

2.自我監控:

每次問診時都會詢問最近吃了什麼、生活型態、身體活動等。

這可以讓自身了解平時吃了什麼、什麼狀態下容易肥胖、容易吃更多,讓自己知道體重的增減和生活息息相關,從中去改變生活習慣。

·

3.刺激控制:

肚子餓了就隨手拿零食?其實我們可以換個方法,可以先把水、水果、豆漿擺放在容易取得的地方,增加我們對飢餓感的控制力,少吃零食當下就是減重!

·

4.飲食習慣:

快步調的生活中,你一餐吃多久?想必很多人10-15分鐘就吃完一餐。這樣很容易進食過多,我們應該放慢進食速度、多咀嚼,這樣也會讓大腦更容易察覺到飽足感。

·

5.壓力管理:

上班壓力好大,好想靠吃紓解壓力,炸雞、奶茶不離手,壓力性進食的壞習慣就慢慢養成。

減重中需要好好的管理壓力,減少壓力性飲食,可藉由做些舒緩運動、散步、放空去釋放壓力,別再用吃拿懲罰自己。

·

上述都是一些減重過程中的行為治療,別小看這些小改變,不知不覺中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唷~期許大家在減重的路上繼續保持下去!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