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減重門診,常被學員們詢問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;
今天小P醫師來跟大家討論與分享一些減重迷思。
·
1.如何量測體重?
小P醫師建議,固定早上和睡前各量測一次體重。
我們一天的生活,往往維持一種規則(非規律)的生活型態;比如:早餐吃著厚蛋吐司搭配奶茶,午餐點的是排骨便當配烏龍綠,晚餐因為剛下班,壓力釋放,總是想來點吃了會開心的牛肉麵/滷肉飯配上珍珠奶茶,消夜總想吃鹹酥雞搭配追劇的心情。
因此,量體重最客觀的時間,最好在早上和睡前,且建議穿著同一套衣服,在這兩個時間點量測體重,肚子裡的食物和水也不會有太大的浮動。
國內外的肥胖症的臨床研究也建議,在影響量測體重的變因控制在最小的情況下量測,除了不會影響到減重的心情,更是提醒自己減重不復胖的方法。
·
2.體重數字越低代表減重成功?
體重代表的是整個身體的總質量,也就是「器官及代謝物的總和」,包含骨骼、肌肉、脂肪、血液、內臟器官、代謝廢物…等。
減重過程中,不是一昧追求體重機數字低就好,我常提醒診間的減重學員,自己體感的感覺很重要,比如:是否穿得下之前塵封在衣櫃已久較緊的衣褲,尤其是牛仔褲;腰圍的自我量測也有其重要性,男性腰圍>90公分(35英吋)、女性>80公分(31英吋),即表示腹部脂肪過多。
看到體重機的數字下降就認為瘦了,但那不一定代表健康。
我們真正該關心的是綜合:體重、身體質量指數(BMI)、體脂肪和內臟脂肪是否維持在正常範圍。
·
以一般健康的成年人來說,BMI應維持在18.5-24 kg/m2的範圍內,BMI < 18.5為代表體重過輕,24≤ BMI<27則表示體重過重,BMI>27則表示肥胖。
體脂肪而言,男性體脂率應維持在15~25%,女性體脂率應保持在20%~30%,倘若體脂肪率,男性>25%,女性>30%即表示肥胖。
提到內臟脂肪,正常成年男性內臟脂肪應介於4~6、女性應介於2~4,倘若數值上升到10~14則視為肥胖,一旦>15則需盡快至門診就醫,與醫師和營養師討論減重對策。
時下年輕人追求紙片人的瘦,其造成後續的效應可能引起營養不量、免疫力差、女性容易有經期不穩/月經量過大或過小,甚至不易懷孕。
·
3.減重時,遇到體重停滯,代表不夠努力?
首先,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停滯期,它是一種身體自我保護的機制,在新陳代謝的運行中,我們的身體始終維持著動態的平衡,因此,當我們體重下降時,基礎代謝率會跟著下降,也就是身體所需的熱量便會下降到符合我們吃進去的熱量,因而產生適應的現象。
一般成年人,體重減到原本體重5%-10%時,便會出現第一次的體重停滯期。
當我們遇到停滯期,不需要自我懷疑或是感到沮喪,反倒是應該檢視自己的飲食中,是否營養素不足(蛋白質或維生素/礦物質),導致肌肉流失太多或是影響到整體的內分泌運行。
綜合以上分析,提醒大家,在減重過程中,當體重和過去相去不遠,甚至小幅回升,不是學員們不夠努力。
·
最後提醒大家,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,搭配正確的飲食觀念以及適當的運動,才是健康減重的不二法門。
·
文:好日子診所 李文祺醫師
圖:好日子企劃工作室